“我对中药材扩大种植规模方向、党参死苗现象以及连翘后期市场走势有了更深的认识,老师们给出了很好的建议!”去年8月,在陵川县六泉乡的“三农讲堂”里,农户王大叔拿着记满的笔记本,兴奋地和身边村民交流。这场由山西中医药大学教授主讲的“专业课”,让在场40余人直呼“解渴”。
近年来,市政协农业和农村委立足“三农”领域,打破传统履职模式,以“三农讲堂”为载体,创新推出“服务三农、振兴乡村”的履职品牌,将政协智慧精准送达田间地头,用新方式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履职答卷。
■ 从“会议室”到“田埂上”,履职阵地焕新颜
“过去履职,主要是开座谈会、写提案、写社情民意信息,虽然也能反映问题,但总觉得离农民的实际需求隔着一层。”作为“三农讲堂”的发起人之一,市政协农业和农村委主任张宇龙坦言,下乡调研时发现,乡亲们常因不懂政策技术吃了亏、收入受损,深受触动,让他萌生了“把课堂搬到村里”的想法。
不同于传统的政策宣讲,“三农讲堂”以“按需定制”为核心,委员们需提前深入乡村走访,通过调研、座谈等方式收集农户最迫切的需求——从大棚蔬菜病虫害防治到乡村旅游运营技巧,从电商直播带货到农村土地流转政策解读,课程内容全由农民“点单”。同时,结合委员所能、专业特长,农业和农村委邀请或推荐其参加“三农讲堂”履职活动。委员们则发挥各自专业优势,有的邀请农业专家联袂授课,有的带着种植大户现场演示,还有的引入短视频让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易懂。
“讲堂不讲空话套话,全是实打实的干货。”村民们的反馈印证了这种方式的有效性。“三农讲堂”活动开展一年多来,围绕7个市级涉农专业镇共举办了5期,内容涉及生猪、家禽、肉羊、蜂业、蔬菜、中药材六大优势产业和蚕桑、黄梨、甘薯三大特色产业等方面,培训农户超过200人次,真正让政协履职从“纸上”落到“地上”。
■ 从“讲理论”到“办实事”,履职效果见真章
“‘三农讲堂’聚焦春播、夏耘、秋收、冬藏各阶段农事急需,重点关注当下农民最关心的问题。”张宇龙说。去年4月,在小麦生长的关键时期,“三农讲堂”在泽州县靳庄村的田埂上举行,并邀请县农业农村局农作物种植技术中心副主任李霞“现身说法”,解读“五良”融合技术要点,为小麦丰产支招;邀请农艺师刘二东为种植户开展实操培训。现场互动频频、气氛热烈,农户们纷纷点赞:“政协把课堂搬到了地头,讲的都是我们最想听的干货,解的正是我们最犯难的难题!”
“在农作物田间管理的关键期,第二期‘夏耘’讲堂主题锁定应对极端天气与特色产业风险防控。”市政协委员常江育说。常江育是一位长期从事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研发与实践的专家。在玉米助产增量的关键期,他充分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为种植大户讲解《晋城市玉米新品种新技术的应用与推广》,为实现玉米高质稳产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以前我总为连翘销售渠道狭窄犯愁,在‘三农讲堂’上,我找到了答案。”高平市北兆庄村党支部书记崔建尽深有感触地说,一是借农民丰收节、山西省茶博会等平台扩大宣传,提升连翘知名度;二是主动对接酒店饭店,推广连翘茶包产品;三是深化与乡土人家的合作,探索引入冷链物流车,打通鲜叶供销的快车道。崔建尽兴奋地说:“专家教技术、委员帮协调,有了‘三农讲堂’。我发展连翘产业的底气更足、心里更踏实了!”
岁末年初,市政协委员、市农业农村局正高级农艺师刘玉祥围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及中央、省、市一号文件部署要求深入解读,把政策“干货”送到群众心坎上。其他受邀委员也结合自身专长,分别就中药材种植、畜牧业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投保、农业机械应用等热点议题展开细致讲解,让一项项惠民利民政策从“纸上”落到“田间”。
创新履职,关键要落到实效上。政协委员们以“三农讲堂”为纽带,不仅传授知识,更注重跟踪服务,形成“授课—实践—反馈—帮扶”的闭环,让每一次宣讲都能转化为助力乡村发展的实际成效。
■ 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力”,履职合力再增强
“三农讲堂”,打破了委员履职的“单打独斗”模式,形成了跨领域、多层次的履职合力。近年来,市政协整合农业、经济、科技等界别委员资源,组建“三农服务智囊团”,针对乡村振兴中的堵点难点问题集体攻关。市政协委员郝录光深入社区、走进商超,聚焦“农产品上行难、渠道不畅”问题,探索合作新路径;市政协委员李小军与农业专家、南岭镇中药材种植户共同探讨解决当前气候对中药材种植的影响问题;市政协委员张明静走进平城镇,为农户解读防贫综合保险政策,查看平城镇连翘倒春寒及旱情受灾情况,并拟定保险理赔方案……
市政协委员杨天举感慨地说:“‘三农讲堂’不仅为委员履职开辟了新路径,更成为政协组织联系群众的‘连心桥’——让政协声音更贴近基层脉搏,让政协力量更精准地赋能乡村振兴。”
如今,在广袤的乡村大地上,“三农讲堂”已成为政协委员履职的坚实支点。他们以创新之举激活乡村发展动能,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回应期盼,在田野间书写着新时代政协委员的履职答卷。(郭超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