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山西省人民政府 | 晋城市人民政府
网站支持IPv6 繁體中文 无障碍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资讯 > 时政要闻 > 晋城要闻

吸收无锡文旅经验 擦亮晋城康养品牌

——我市年轻干部赴无锡市梁溪区实践锻炼纪实

发布时间:2025-08-15    信息来源:太行日报    编辑:姚霞飞

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为学习借鉴先进地区文旅发展经验,进一步培养锻炼年轻干部,今年,我市在干部实践锻炼“五大行动”中,从市县文旅局、文旅行业、重点文旅企业精心选派骨干人才,赴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开展为期三个月的专题跟班学习,开启了新一轮“沉浸式”虚心求学之行。

与先进地区相比,晋城文旅发展的差距在哪里?只有走出去才能找到答案。从太行山上到古运河畔,通过组织干部深入江南古运河旅游度假区管理办公室和梁溪文旅集团实践锻炼,努力探寻无锡文旅动力强、质效好的改革发展密码,找到解决自身发展问题的“金钥匙”,进一步激发我市干部队伍干事创业活力,看清差距、扬长补短、奋力赶超,交出文旅康养产业融合发展的高质量“答卷”。

■ 融入,在具体项目中身体力行

虚心学习才能心有明灯。唯有理直气壮融入、躬身入局工作,才能不负组织的重托,才能学到真本领、提升真自我。

“深度参与之后才发现,文旅活动原来还可以这样做。”市文化馆公共文化科负责人赵薇刚到梁溪区文体旅游局,就迎来并投入了第一场“硬仗”——“跟着春晚游无锡”国际CityWalk嘉年华活动,她具体负责部分路线协调与内容策划工作,这也让她迅速融入了梁溪文旅大家庭,并系统学习了梁溪在整合文化资源、打造文旅产品等方面的创新手法与组织流程。

“最让我震撼的,是梁溪区文体旅发展的融合与创新。”赵薇回忆道,梁溪区的探索和创新做得很深,无论是嘉年华活动将城市漫步与在地文化深度结合,还是阿炳故居活化利用中嵌入非遗体验,都体现了“文化为魂、旅游为体、体育为用、科技赋能”的深度融合思路,以及敢于突破传统、打造新场景新业态的创新能力。“我将通过实践锻炼把梁溪的经验带回晋城,凝练出符合晋城实际的创新性思维,在晋城文旅的烟火里创造出别样的浪漫。”赵薇说。

实践锻炼中,年轻干部们走进部门“核心”、触摸工作“肌理”,用心交流、用力对接、用情融入,学习如何活化利用历史文化资源、打造“文化+旅游+商业”模式、提升区域文旅品牌影响力等。一项项改革创新的举措、一个个特色鲜明的项目,让大家大开眼界。

目前,梁溪区正在进行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干部王少峰与梁溪区文体旅游局文物科室工作人员一道,对辖区内部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实地走访。“他们利用阿炳故居、小娄巷建筑群等历史文化地标与周围现代商业相融合,通过商业集聚人气,吸引大量人流参观了解当地历史文化,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现代商业区域,是文物与商业的完美结合,这是文物活化利用一个相当成功的案例。”王少峰说,梁溪区名人故居较多,而晋城的古建筑较多,在文物开发方面,也可以因地制宜、最大限度地开放文物的建筑空间,多样化展现文物背后的故事,并将文物要素融入多个产业之中,吸引更多公众参与到文物保护活动中来,这不仅是让文物活起来的具体体现,更是增强公众文化自信、历史自信的重要途径。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在梁溪区有着最全面的体现。可以充电的休憩座椅、打开就能喝的直饮水……这些人性化、智能化的“城市家具”,在梁溪的游园绿地中非常普遍,市园林绿化管护事务中心丹河快线管护队副队长王宗浩对此感受颇深。“在梁溪区城市管理局学习期间,我发现,‘城市家具’不仅能够为市民提供便利、高效的公共服务,同时也承载着城市的文化特色和历史底蕴。”王宗浩说,这不仅是一项美化环境的工程,更是一项涉及生态、社会和经济多方面的综合性工作,需要综合考虑生态保护、居民需求、城市规划等多方面因素,通过科学规划和精细化管理,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两个多月来,年轻干部们迅速找准突破口,在具体项目里身体力行,开阔了眼界、提升了认知,收获满满。

 解题,在沉浸体验中成长与进化

“要想做好文旅工作,就不能局限于案头文字的堆砌,唯有迈开脚步,深入调研,多看看标杆景区的先进管理模式,多思考如何结合本地特色来消化转化,才能让文旅服务更加接人气。”城区旅游开发服务中心副主任程楠沉浸体验了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才更深刻理解了组织部门选派文旅系统干部到文商旅融合标杆区域实践锻炼的意义——唯有在兼具深厚底蕴与创新激情的土地上,才能培育出既懂文化传承、又擅产业运营的复合型干部。

“通过参与2025年江苏省智慧旅游示范活动的筹备工作,我深刻感受到,数智化不是简单的技术应用,而是服务理念和管理模式的全面升级。智慧旅游建设既要注重提升游客体验的便捷性,更要强化数据驱动的管理决策能力,实现服务优化与管理提升的良性循环。”程楠说,数智化作为新质生产力,已经成为促进文旅产业发展的重要动能,她将把“数智化”带回晋城的文旅产业发展中,让晋城的千年文化在数智技术的加持下,焕发时代新彩。

实践锻炼中,年轻干部们深刻感悟到梁溪文旅发展敢为人先的追求和敢想敢干的魄力,通过真学实悟、真锤实炼,既提升了自身能力本领,也带回一些破解工作难题的“好方子”。

在梁溪区工作的这段时间,高平市文旅局党组成员、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队专职副队长袁芳,置身于文旅市场主体丰富多元的浪潮中,亲身体验梁溪文旅市场监管的方式和思路,感受这里干部群众的工作节奏和创业激情。“要服务近千家文旅体企业,核心就是,服务前置、精准引导、提高效能。”袁芳向记者举例,比如,发布清晰的相关申报指南,及时公布最新“白名单”,为企业提供“办什么、怎么办、向谁看齐”的明确路径,进一步规范文旅市场经营行为;对市场主体科学分级分类,建立市—区—街道—社区网格四级协同联动的服务机制,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构建更加贴近市场主体需求的服务体系,护航文旅市场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我市依托“百村百院”工程和全域旅游规划,民宿产业迅速崛起,并出台我省首部民宿促进与管理法规,明确提出,民宿要兼具住宿服务与在地文化体验属性。民宿如何传播在地文化、促进地方文化传承与创新?此次梁溪之行,让山西树理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任靖找到了答案。“在梁溪文旅集团江苏古运河投资公司学习期间,我发现这里的民宿项目从建设初期直至收尾阶段,都将在地文化贯穿其中。”任靖说,无锡被称作千桥之城,一家民宿就将366个桥型融合到装饰设计当中,树理小镇也可以借鉴无锡这一模式,将在地文化融入民宿产业,深挖树理文化内涵,创新民宿和文化的深度融合,优化文旅产业业态。

陵川县文化和旅游局党建办公室主任翟宇航,在梁溪文旅集团梁运文商旅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学习期间,聚焦文旅资源活化、市场拓展与合作,通过项目运营、资源对接等实践,进一步拓宽视野、积累经验。同时,她还时刻心系家乡文旅康养产业,深入调研无锡文旅市场,立足两地文旅资源互补优势,主动对接梁溪文旅集团旗下运程旅行社,积极寻求合作契机,精心策划推出“高山避暑,探秘太行——山西晋城双高5日游”精品旅游线路,提升我市康养旅居、清凉避暑产品的市场知名度。该线路于6月24日正式投放江浙市场,实行“每周三固定发班+满20人成团”灵活机制。“下一步,我将全程跟进合作进展,持续与梁溪文旅集团深化合作,不断提升我市旅游产品在外地市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进一步扩大我市长三角客源市场的占有率。”翟宇航说。

在这块深耕文旅创新的“沃土”里,年轻干部们带着“慢进是退、不进更是退”的紧迫感和危机感,提振精神状态,探索新的工作方法,不断“成长与进化”。

■ 进阶,在头脑风暴中学以致用

以学为始,以行为至。

学习期间,梁溪火热的文旅发展态势,创新的发展理念让年轻干部们受到强烈震撼。他们纷纷表示,将进一步对标对表、提振信心,做好先进经验“本地化”的文章,以实现成果运用的最大化。

“先有古运河,后有无锡城”。无锡古城的大街小巷,走势几乎都沿着河岸而成,他们深入挖掘大运河文化精神,成功运营江南古运河精品水上游线数十年,积极培育“江南古运河”旅游特色品牌,不断延伸文化旅游产业链的长度。在梁溪区文旅集团学习的阳城县文旅集团党委委员卫淑君,看着静谧流淌、业态丰富的古运河,不禁想到家乡的沁河。“从在清名桥古运河景区来看,主要是以保护创新为主要特色,实现了街区加夜游加餐景多元场景,打造出了多元素深度融合的旅游模式。”卫淑君认为,未来文旅产业会逐渐由封闭式景区向开放式景区转变,景区必须掌握二消资源。清名桥景区作为春晚分会场,内配套有餐饮、住宿、游船,街区内商铺林立、博物馆文创等一应俱全,每日游客往来如织,2025年5月1日单日客流20多万人,实现营收855万元,可见一斑。

同样在梁溪区文旅集团学习,泽州县文化旅游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毛军峰被分配到南禅寺智慧科技产业有限公司,该公司的“社区颐养”项目,令毛军峰颇为关注。“‘社区颐养’是我市提出的康养‘8种模式’之一,我们也应该解放思想,不局限于单纯做景区运营,而是在养老方面进行产业布局,主动适应文旅康体商深度融合的大趋势。”毛军峰说,该公司和惠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同打造了一所养老机构,通过医养结合探索及面向社区不同人群的多元化康养服务。结合晋城实际情况,也可以盘活一些乡镇的闲置资源和医疗资源,采用专业运营模式,惠及更多老百姓。

文旅产业发展既要抓实微观,更要抓好宏观,微观上要善于整合资源,善于项目谋划,善于市场运作,宏观上,更应有系统思维、创新意识、全局观念和战略眼光。作为领队,市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王军在梁溪区江南古运河旅游度假区学习实践期间,重点围绕发展思路和体制机制创新,深入探究其文体旅商融合发展机制,为我市文旅康养融合发展提供了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梁溪文旅产业之所以蓬勃发展、富有活力,我认为,根本源于科学的顶层设计。”王军介绍,江南古运河旅游度假区管理办,为主城区的城市经济特区,主要是围绕文旅体商融合发展牵头抓总、统筹协调,重点做好总体规划、景区发展、招商服务、政务服务等工作;区文体旅游局主要围绕文旅产业和文旅事业发展,做好重大文体活动、非遗文创的策划宣传和组织实施;区文旅集团主要围绕文旅产业市场化运作,负责重大文体活动的具体承办和重大产业项目的具体实施。这种“三位一体”运行机制,很好厘清了政府、企业和市场的关系,有效解决了“谁牵总”“谁来抓”“谁投入”“谁运营”等实际问题,构建了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体带旅、以旅促商,文旅体商有机融合、一体发展的大文旅发展新格局,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创新理念上的差距是最大的差距,创新发展上的短板是最大的短板。为期三个月的实践锻炼,年轻干部们不仅学到了好经验,练就了真本领,更展现了好形象,进一步坚定了全面对标梁溪文旅创新发展的信心决心。

“我们将继续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坚持在学中干、在干中学,把实践锻炼成果转化为推动晋城文旅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

听,这是这批年轻干部的心声。(闫妮莎 刘云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主办:中共晋城市城区区委 晋城市城区人民政府 承办:晋城市城区融媒体中心  

网站标识码:1405020003  晋公网安备 14050002000308号 晋ICP备180053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