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2025年区安委会第一次全体(扩大)会议暨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推进会议召开,区委副书记、区长范永星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省、市相关会议精神,客观分析形势,查找问题不足,理清工作思路,全面部署我区2025年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区委常委、副区长张海忠主持会议。区委常委、副区长郭晓晨,副区长史晋雷、牛大伟、刘小虎、冯军彪、靳睿参加会议。
范永星强调,一要全力以赴抓好消防安全。各镇(街道)、各部门要深刻汲取相关事故教训,开展好动火作业专项整治,紧盯电焊设备信息化监管、作业人员培训考核发证上岗、作业单位现场安全管控等6个突出环节,组织对动火作业实施全链条安全监管,严格落实现场安全防护措施,扎实做好安全防范等各项工作。开展好保温材料专项整治,进一步摸清底数,着力解决生产流通产品质量不合格、质量评价失准失真、建筑保温材料建设施工违规违章等7个方面突出问题,有效预防和减少因保温材料所致的火灾发生。要开展好电动自行车专项整治,聚焦违法违规生产销售、非法改装、老旧蓄电池报废回收等7个方面,坚持标准不降、力度不减,高效推动全链条整治工作。二要全力以赴抓好灾害防治。要抓好森林防火,坚持死看硬守,紧盯违规农事用火、违规祭祀用火等,针对重要时段、重点地段,看紧重点人员,确保林区内山头、地头、村口、路口、沟口有专人巡查看护;做好可燃物硬隔离,动态清理枯枝落叶、荒草垃圾,全面消除潜在隐患,不留空档、不留盲区。要抓好防汛抗旱,加快5处低洼地段整治,紧盯10条河流、 4座水库等区域,加大风险隐患排查治理,持续做好抗旱工作,认真落实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防汛包保责任制,盯在现场、实地踏查、随时解决问题隐患。要抓好地质灾害应对,紧盯8个地质灾害点,强化协同联动,用好联合会商等机制,及早落实排查巡查、转移撤离、抢险救援等各项措施,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要抓好地震应对,紧紧压实责任,健全防震、抗震、救震的责任体系,在预案、队伍、物资、应急避难场所等方面统筹做好防范应对。三要全力以赴抓好其他重点领域隐患排查和风险防控。要聚焦危化领域,深入围圈场地、建筑工地等重点场所,进行细致摸排,认真开展危化企业特殊作业专项整治,严格执行查车证、人证、罐证、运单、装载物“五必查”,严防事故发生。要聚焦城镇燃气领域,持续加强管网巡查,对餐饮饭店、医院、养老院等人员密集型场所开展全覆盖检查,全面杜绝管道老化、带病运行等问题,大力纠治私接私改燃气管道设施、私自拆装燃气表等行为,彻底消除问题灶、管、阀。要聚焦建筑施工领域,紧盯91个工地标段,以深基坑、高支模、起重机械等“危大工程”为重点,聚焦违规作业、高空坠落等问题,采取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专项检查、专家体检等多种方式,点对点盯对项目,实打实排查整改。要聚焦煤矿领域,按照相关要求,用好驻矿安监员、矿山监管专员和行业专家,紧盯瓦斯、水、火、煤尘、顶板等5类灾害,做好隐蔽致灾因素动态普查,加快基本地质透明化建设;要严厉打击违章指挥、违规作业、违反劳动纪律“三违”行为,保证矿井生产布局合理,采掘衔接持续稳定。要聚焦校园安全领域,深入分析研判校园安全风险、开展检查巡查,切实抓好学生心理健康、法治教育、家庭教育,预防校园欺凌和暴力,加大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监管和环境整治,坚决防范事故发生。
范永星要求,一是责任落实要到位。区级领导要认真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带头深入分管镇办、行业部门,找问题、查隐患、解难题,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各镇(街道)要落实属地责任,特别是“一把手”要亲自安排、亲自部署,确保层层落实、强力推进。各行业部门要落实监管责任,带上专家、带上执法人员,常态化深入一线督导检查,及时开展问题“回头看”。各生产经营单位要落实主体责任,严格按照企业领导现场带班、重点工艺现场指挥、安全培训现场监督、应急预案现场把关等硬要求,把责任明确到班组、落实到人头,真正打通“最后一百米”。二是排查整改要到位。进一步明确职责分工,逐步厘清新行业、新领域监管职责,彻底消除监管盲区。紧盯安全事故易发领域、薄弱环节和重大风险隐患,加大检查频次和力度,持续开展联合执法、集中执法。针对查出来的隐患,全部纳入台账管理,逐一明确责任领导、责任人和整改措施,限时整改、对账销号,形成“排查—整治—回查”全流程工作闭环。三是专家体检要到位。继续聘请省内外高水平权威专家,开展针对性强、实效性高的穿透式体检,进行地毯式排查,坚持不懈查问题、找漏洞、除隐患;同时,要借助聘请第三方专家排查的契机,通过跟班学、讲座学、脱产学等方式,打造高素质安全检查队伍。四是督查问责到位。用好两办督查、纪委监督、部门监管、媒体曝光、群众举报“五位一体”机制,采取四不两直、明察暗访等形式,进行全方位、全覆盖跟踪督查。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单位要进行挂牌督办,真正做到全覆盖、零容忍、无死角。五是应急值守要到位。严格落实领导带班、重要岗位24小时值班和信息报告制度,安排精干力量做好值班值守,坚决杜绝迟报、瞒报、漏报现象。要前置应急力量,做好物资储备,制定和完善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确保遇到紧急情况、突发状况,能够快速响应、妥善应对、高效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