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山西省人民政府 | 晋城市人民政府
网站支持IPv6 繁體中文 无障碍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一枝一叶总关情——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嘱托传遍三晋大地

【一枝一叶总关情——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嘱托传遍三晋大地】保护利用山西丰富历史文化遗产

发布时间:2022-03-11    信息来源:山西日报    编辑:

山西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祥地,历史文化遗存十分丰厚。目前,全省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31处,稳居全国第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79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1258处;国有可移动文物320余万件。世界文化遗产3处,即平遥古城、云冈石窟、五台山佛教建筑群。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山西的自豪骄傲,也是山西的重要省情和响亮品牌。

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平遥古城考察调研时指出,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要坚定文化自信,更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高品质生活。2月9日,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召开,审议通过《中共山西省委关于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的实施意见》《关于推动山西中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2月11日,省文物局召开党组扩大会议,传达学习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精神。省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润民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我们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项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全省文物系统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我省考察调研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重要指示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2020年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关于文物工作重要论述结合起来,与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精神结合起来,与统筹抓好当前各项工作结合起来,一体学习领会,一体贯彻落实,确保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博物馆着力让文物“活”起来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春节期间,山西各大博物馆通过门户网站、移动客户端、微信公众号等载体,推出了“云展览”,多维度展示了绚丽多姿的山西历史文化。晋祠博物馆、天龙山石窟博物馆、太山博物馆等充分发挥自身特点和优势,利用数字全景展示技术,让大家在互联网上欣赏到景区实景。

线上云游、展览不断,线下特展、互动活动热闹非凡。2月15日是元宵节,山西博物院推出了“我们的节日——元宵节系列教育活动”,众多家长携孩子前来观展,既欣赏了精美的文物,又收获了一份传统文化知识大餐。山西博物院院长张元成说,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山西是文化、文物、旅游、非遗大省,保护利用好这些宝贵资源是当前重要的责任和使命,我们一定要在传承和保护、开发和利用上创新思路、理念和举措。

“让文物活起来”是文物工作者在新时代的一项新课题。张元成说,我们一定要积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树立整体思维,因地制宜,凸显文化特色,积极动员各方力量,努力形成全省参与文物保护的新格局,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名城,推进文化保护和城市建设协同发展。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通过《关于推动山西中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构建山西中部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支撑全省全方位高质量发展。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的发展需要文化的引领,城市发展与文化遗产的互动融合,是延续、提升城市文明的必然趋势和有效路径。坚持“保护第一”,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2021年,天龙山佛首成功回归,举办的“复兴路上国宝归来”特展成为新闻热点。“龙门遗粹:山西河津窑考古成果展”“燕姬的嫁妆:垣曲北白鹅考古揭示的周代女性生活展”“花之蕊:豫晋陕仰韶文化核心区域考古成就展”等获得好评。山西博物院“吉金光华”基本陈列等一批展览项目荣获国家级重点推介。2021年,全省各类博物馆共举办展览500余个,接待观众2000余万人次。

全力开展各级各类古建筑抢救保护

2021年,山西省古建筑与彩塑壁画保护研究院围绕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实施了“凤回头”、李二口错修段、镇宁敌楼等12个长城保护修缮项目。围绕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开展蒲津渡与蒲州故城遗址环境整治工程,编制蒲州故城南门瓮城、北门瓮城保护修缮工程设计方案以及陶寺遗址观象台、中梁沟城墙展示方案。围绕古建筑抢救保护,开展了云冈石窟罗汉堂、南涅水洪教院、高平铁佛寺等145个古建筑及彩塑壁画保护修缮项目。围绕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实施了八路军总司令部王家峪片区、白求恩模范病室、黎城县霞庄抗大总部旧址等一批革命文物保护项目。

结合我省文物工作实际,山西省古建筑与彩塑壁画保护研究院院长任毅敏表示,将守牢文物安全底线,扎实抓好文物保护管理和文物灾后保护修缮工作,持续推进文物科技创新,深入挖掘和阐释我省文化遗产蕴含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讲好山西故事。

努力开创文物考古新格局

连日来,山西考古博物馆(太原文庙)举办的“考古的温度——山西‘十三五’考古成果展”深受群众欢迎。该展展出了山西省“十三五”考古工作的主要成就,展出的387件(套)出土文物将历史纵轴从240万年前的西侯度遗址拉至明清时期,涵盖了整个人类文明史。

考古工作是一项重要的文化事业,为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发挥了重要作用。山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长王晓毅说,保护文化遗产是时代的召唤,也是文物工作者的神圣使命,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保护利用好我省丰富历史文化遗产,坚定文化自信,在文物保护利用的同时,积极支持我省经济文化高质量发展,发挥好文物工作者在我省转型发展中的独特作用。

2021年,省文物局制定了《山西考古工作“十四五”专项规划》,建立了山西省考古联盟。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围绕“考古中国·夏文化研究”“中华文明探源”等重点课题,开展了黄河流域文物资源调查与抢救性发掘,实施了9项主动性考古发掘、60余项基本建设发掘,发掘面积为3万余平方米。夏县东下冯、芮城寺里—坡头、沁水八里坪、翼城北撖等遗址考古取得重要突破。襄汾丁村遗址、陶寺遗址,夏县西阴村遗址,侯马晋国遗址,临汾晋侯墓地及曲村—天马遗址等5项考古发现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持续推进了襄汾陶寺、夏县师村、蒲津渡与蒲州故城遗址等考古发掘,在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研究中迈出坚实脚步。

王晓毅说,现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为依托,持续重点推进“考古中国”“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云冈学”等重点考古项目,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持续推进“晋南在中华文明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课题。着力打造科技考古阵地及设施,健全完善科技考古人才体系,并在陶瓷考古、残留物分析、冶金考古、动植物考古等方面稳步推进,进一步增强文物保护技术力量。

云冈石窟保护工作进入新阶段

律回春晖渐,万象始更新。春节期间,云冈石窟静谧安然,一尊尊石窟巨佛,历经千余年的岁月风霜,依然风华绝伦,在湛蓝的天空下,更显“真容巨壮”之美。云冈研究院党委书记张焯说,游客少了,但保护工作一刻也没有停止。

近两年来,省文物局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加快云冈石窟保护和“云冈学”建设,成功组建了云冈研究院。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云冈石窟保护项目和保护利用关键技术攻关与课题研究,建成全国文博系统首家基于文博数字资源的超级计算与数据中心——“数字云冈”先进计算中心。张焯说,云冈研究院文物保护业务已覆盖石质文物保护、文物数字化保护、彩塑壁画与土遗址保护、可移动文物修复、文物监测等方面,现已成为全省文保行业的一支核心力量。目前正在按照国家文物局要求开展石窟寺保护及相关课题研究,积极打造国家级石窟寺区域保护研究中心。云冈石窟所在的云冈峪,从云冈镇小站村至高山镇近30公里沿线,青磁窑、鹿野苑、鲁班窑、吴官屯、焦山寺等北魏小石窟群依然保存,还有城堡、烽燧、墓葬、窑址等春秋到民国的实体文物35处,这些文化遗存成片连线。近期规划,将集中打造云冈镇小站村至高山镇东西长约30公里的文化与自然景观,努力扩大云冈文化内涵和外延,形成以云冈石窟为核心的云冈文化旅游带。

目前,云冈研究院已完成《云冈历史文化长廊旅游规划》的编制,规划建设面积约120平方公里,项目已纳入大同市转型发展重点工程。重点建设6个片区,由东向西依次为:小站游客服务区、观音文化禅修区、云冈文化遗产旅游区、石窟文化艺术创意区、高山古镇休闲区、边塞文化体验区。

新的征程上,文物是中华文明走向世界的“金名片”。如何准确提炼并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更好体现文物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科技价值、时代价值,刘润民说,扛起文物保护主责主业,加快文旅融合步伐,守住文物安全底线,聚焦能力建设,保护利用好山西丰富历史文化遗产任重道远。(记者孟苗)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主办:中共晋城市城区区委 晋城市城区人民政府 承办:晋城市城区融媒体中心  

网站标识码:1405020003  晋公网安备 14050002000308号 晋ICP备180053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