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山西省人民政府 | 晋城市人民政府
网站支持IPv6 繁體中文 无障碍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资讯 > 时政要闻 > 山西要闻

【牢记嘱托 砥砺前行 奋力谱写三晋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山西实践②】 弘扬右玉精神 坚持绿色发展 朔州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蹄疾步稳

发布时间:2025-10-21    信息来源:山西日报    编辑:贺思琪

本报讯(记者任永亮)“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就是右玉县种下的第一片树林。”10月15日,站在右玉县南山森林公园丰碑雕塑前,顺着83岁退休老干部王德功手指的方向,映入记者眼帘的是数十万亩的松柏林,松涛阵阵,满目苍翠,草木特有的清新气息扑面而来。当初这个黄沙遍地的“不毛之地”,靠着代代接力,书写着绿色奇迹。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在党中央和省委的领导下,右玉县历届县委、县政府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团结带领全县人民,锲而不舍地植树造林,坚持不懈地防风固沙、改善生态。全县林木绿化率从不足0.3%上升到57%,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生态奇迹,铸就了宝贵的“右玉精神”。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右玉县着力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和产业绿色转型发展步伐。大力推进以沙棘为主、其他鲜干果为辅的特色经济林建设,全县沙棘林总面积达到28万亩,年采摘沙棘果8000多吨,发展沙棘加工、销售企业12家,产值达3亿元以上。全力打造10亿元生态羊、5亿元沙棘、5亿元粮油蔬果、1亿元小香葱、1亿元边鸡5条产业链,全县羊饲养量年均达到90万只,特色杂粮种植保持在40多万亩,20多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研发药食同源康养产品5大系列160多种,生态的“含绿量”正源源不断转化为发展的“含金量”。
  右玉县一手抓生态文明建设,一手抓全面绿色转型。大力推进“风光火储”一体化发展,风光新能源发电装机总容量达到209万千瓦。聚焦“双碳”目标,与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北京绿色交易所合作建立绿色低碳发展实践基地,积极参与全国碳市场首日交易,着力打造全省绿色低碳发展先行区。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绿色发展之路。今年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4.09亿元,同比增长4%,全市排名第二。2025年,全县实施500万元以上项目161个,总投资218.03亿元。
  作为右玉精神的发祥地,朔州市大力学习弘扬右玉精神,始终牢牢把握绿色发展的正确方向,始终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立足点,持续推动生态立市战略实施,探索资源型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路子。朔州市生态环境局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1月—8月,朔州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3.28,与去年同比下降17.0%,全省排名第二;优良天数213天,同比增加20天。劣V类水体、黑臭水体全面剿除,国考断面全部为优良水质,实现了“一江清流向京冀”。矿区土地复垦率、植被覆盖率分别达到60%和90%以上。市、县建成区全部实现清洁取暖,农村清洁取暖覆盖率达到100%。
  朔州市持续引深“右玉精神在朔州”主题实践活动,着力构建多元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立足优质奶源、优质肉羊、优质牧草、优质玉米、优质杂粮、优质蔬果六大基地建设,拓展百亿元乳业、百亿元肉业、50亿元粮油、50亿元蔬果四条全产业链。推进总投资971亿元的102个制造业项目,推动今年内建成投产36个。以低碳硅芯产业园建设为依托,着力打造千亿级硅芯产业集群。全链条陶瓷企业发展到108家,形成了年产日用瓷38.5亿件、建筑瓷7200万平方米的生产能力。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主办:中共晋城市城区区委 晋城市城区人民政府 承办:晋城市城区融媒体中心  

网站标识码:1405020003  晋公网安备 14050002000308号 晋ICP备180053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