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三晋大地,汾水含章,秋意渐浓。山西潇河国际会议中心内却热潮涌动,2025年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在此举行。
两天的时间里,多国政要、院士专家、跨国企业代表齐聚一堂,从高端对话的思想碰撞到前沿技术的惊艳亮相,从成果路演的精准对接到合作签约的务实落地,这场以“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构建新型能源体系”为主题的盛会,不仅展现了全球能源转型的“中国智慧”,更交出了山西大力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高质量发展新答卷。
智慧交流
能源转型下的“山西担当”
论坛现场,巨型LED屏上滚动播放的画面震撼人心:中国南极秦岭站的清洁能源系统熠熠生辉、山西矿山的智能化协同亮点闪耀……传统与现代、国内与国际的能源新图景在此交融。
在会场,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刘振民指出:“2024年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革命前升幅首次突破1.5℃,极端天气频发倒逼能源转型进入‘加速期’。”他的话语引起了参会人员的深思,而中国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目标,更让在场者感受到全球能源变革的紧迫与中国决心。
作为全国首个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山西的转型实践始终是论坛焦点。全省已建成智能化矿山298座,煤炭先进产能占比超83%,风电光伏等新能源装机占比突破50%,实现了绿色发展的历史性跨越……论坛上,一组组数据、一个个实例揭开了山西这份“担当答卷”。
匈牙利国会副主席欧拉·劳约什的评价颇具代表性:“曾以‘煤都’闻名的山西省,如今已成为绿色转型的典范。”
绿色转型发展动能不断增强,山西能源转型发展积厚成势,低碳经济大有可为……开幕式上,与会嘉宾纷纷盛赞山西在深化能源革命、促进转型发展方面的举措及成效,以及山西能源转型前途光明、机遇无限,必将书写出辉煌新篇章。
国际会议上,一场关于“国际国内能源转型经验及对山西启示”的讨论引发热议。
在论坛嘉宾、中国矿业大学安全科学与应急管理研究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李爽看来,“十五五”是山西省矿山从根本上重塑发展模式,迈向安全可控、绿色低碳新阶段的历史性窗口。团队将进一步加大科技和智力支持力度,为山西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贡献智慧力量。
面对“如何锚定转型发展方向”的提问,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所长吕文斌给出明确答案:“从山西看,就是要抓好能源转型产业升级和适度、多元发展。”
“清洁,低碳,安全,高效。”中国工程院院士凌文从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及实践的角度,梳理了煤炭领域前沿技术的发展脉络和实践案例,也让人们看到煤炭产业的绿色转型潜力和技术可行性。
思想的碰撞最终凝聚为行动共识,为山西后续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埋下伏笔。开幕式暨高级别会议、5场国际会议、6场平行的专业论坛、7类主题活动,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议题设置涵盖传统能源转型、能源科技创新、人工智能赋能能源转型等多个热点领域,全力打造智慧交流、成果共享、对接合作的国际盛会。
科技创新
博览会展现的“硬核实力”
穿过论坛会场的长廊,同期举办的2025年山西(太原)能源产业博览会5万平方米的展区里,从“煤海蛟龙”到“绿氢重卡”,从AI运维到极地光伏,400余家国内外能源领域企业集中展示新技术、新成果、新应用,立体呈现着能源产业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的发展路径,科技感满满。
作为山西本土汽车制造企业,成功汽车携新能源与智能网联领域最新成果亮相,重点展示了其首款纯电战略车型——新一代纯电小卡星马T3E。该车型集高效、智能于一身,核心亮点突出。成功汽车常务副总经理王景雨表示,此次参展旨在积极拥抱技术趋势,与行业深度交流,以创新的新能源产品和实际行动,为物流行业降碳减排、推动运输体系绿色可持续发展注入新活力。
“依托潞安独有的煤制CTL基础油资源,浸没式数据中心技术方案兼具‘长效绝缘+高效散热’双重优势,对新型能源基础设施有‘降本增效+低碳运行’的双重价值。”现场工作人员王杰介绍。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山西潞安太行润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携核心创新成果亮相能源科技创新展区,其自主研发的浸没式液冷技术及全系列煤基润滑产品,成为展现山西能源产业转型的重要亮点。
展会现场,三元煤业膏体充填连采连充与覆岩离层注浆项目、智慧矿山应急储能供电集控系统、矿用应急排水车等沙盘模型、创新技术吸引了众多参会者驻足观看、咨询交流。晋能控股集团展区通过企业宣传片、灯箱展板、实物产品、装备模型、视频及现场讲解等方式,全面展示了企业在智能矿山建设、绿色安全开采、清洁能源开发、“9+9”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煤机装备及光伏产品制造等方面取得的创新成果。
本届能源博览会首次设置绿电展区,集中展示全省推动绿电资源就地转化、产业低碳转型以及7个绿电产业园区建设情况,同时展示绿色低碳转型方面的技术、产品、案例等,丰富拓展我省绿电应用场景,吸引更多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落户山西。
国际展区内,特斯拉、ABB、壳牌、霍尼韦尔等10个国家30家国际企业参展。“我们带来的氢能储运技术,正与山西企业洽谈合作。”一家企业工作人员表示,山西的产业基础与转型决心,使其成为国际知名企业的重要合作目的地。
能源科技创新展区聚焦能源转型9条实践路径,以重大平台、重大成果、重大示范工程为主要展陈内容,展出我省近年来多项能源科技重大创新成果,呈现了全省能源科技创新的显著成效。
务实致远
成果落地里的“转型速度”
9月28日,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能源科技成果路演活动成为“重头戏”。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山西煤化所等单位带来的18项成果依次亮相,项目团队负责人从技术优势、应用场景、市场前景及合作需求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阐述。
在签约仪式上,中国科学院山西煤化所与华电山西能源有限公司、万荣县人民政府,清华大学山西清洁能源研究院与山西金融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山西清洁能源研究院与山西航天工业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山西省检验检测中心合作签约。
一组数据令人振奋:今年1月至8月,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是去年同期的6.8倍,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率大幅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取得积极成效。
这样的务实合作无处不在。论坛期间发布《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竞争力报告》《山西省加快能源转型着力点专家建议报告》等系列报告,在氢能、地热等领域推出一批典型案例,后续集中支持一批优质项目、先进技术、中试成果在我省落地,确保论坛成果转化与我省发展实际深度融合。
9月28日,山西省能源转型和绿色发展专场推介会在省城太原举行。13个签约项目涵盖废弃资源综合利用、新能源、新材料、新型储能、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等领域,总投资达125.6亿元。
9月28日,绿色转型金融服务对接活动举行,现场推动浦发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兴业银行与相关企业签订合作协议,签约金额达11.7亿元,切实以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实体经济,助力山西产业绿色转型升级。
近年来,山西作为我国煤与煤层气共采主战场和示范区,积极探索并成功实践“先采气后采煤、采气采煤一体化”新模式,有效推动了资源规模化、集约化开发。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党委副书记、局长马刚表示,将全面深化与山西省战略合作协议的落地落实,进一步加强同各有关市、各相关业务厅局、各大能源企业的沟通协作,充分发挥好央企“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三大作用,积极投身山西煤与煤层气共采产业链供应链建设。
能源革命不是朝夕之功,需要技术、资本、人才的长期积淀。从政策层面看,《山西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等一系列法规的出台,为创新成果落地保驾护航;从市场层面讲,298座智能化矿山、超50%的新能源装机占比,构成了技术应用的广阔场景。
9月28日,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落下帷幕。这场盛会的背后,是山西能源转型的加速奔跑。从思想共识到技术突破,从企业合作到生态构建,三晋大地正纵深推进能源革命,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在绿色低碳发展的道路上续写新辉煌。(本报记者 张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