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时节,走进城区新民小学,满眼是生命的勃发,处处是阳光灿烂的笑脸。近年来,学校将绿色教育理念落实到课程改革中,深挖“绿色文化”内涵,构建绿色教育课程体系,树立特色教育品牌,让每一个生命都能在校园精彩绽放。
绿色课堂,立德树人
“今年6月是第24个全国‘安全生产月’,安全就像我们的好朋友,一直守护着我们的成长,今天老师想和大家聊聊如何把安全记在心里、落在行动上。”6月16日上午,新民小学教师刘芳以安全教育为主题,为全校师生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政课。
育人为本,思政先行。近年来,新民小学扎实开展思政教育,把课堂“搬”到国旗下,以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为契机,由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代表担任主讲人,开展国旗下的思政课,切实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关键作用,着力推进“大思政课”建设。
据介绍,新民小学坚持将绿色理念融入课程建设中,反复研究、打磨,形成了由文化课程、体育课程、艺术课程、心理健康课程、思政德育课程、劳动课程、综合实践课程组成的绿色课程体系,并以国家课程为基础课程、校本课程为拓展课程,构建“五育并举”的课程结构,发挥课程融合功能,让国家课程校本化,实现绿色育人。
“课程的对象是学生,让学生喜欢才是最重要的。目前,我们的校本课程深受学生们的喜爱。”新民小学校长翟建云说,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他们研发了校本教材《经典诵读》,根据学生的年龄设计出不同级别,进行内容的组织编排,由浅及深,循序渐进,题材广泛,丰富多彩。为用好教材,学校还定期开展了古诗词背诵、亲子诵读比赛等丰富多彩的诵读活动,让孩子们乐于分享,体验诵读的乐趣,引导学生在经典诗歌中启智润心、培根铸魂。
绿色课堂不仅将关注点放在学生身上,更注重老师的进步与发展。去年10月,新民小学启动“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活动,10对新老教师签订了《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师徒结对协议书》。一个学期以来,师徒双方认真履行结对协议的职责,资深骨干教师用丰富的经验和广博的智慧为年轻教师照亮前行的道路,初涉教坛的新手教师们也用青春的热情为教育注入新的力量,不断推动学校的创新与发展,营造了师徒结对互学互助、团结协作的良好氛围,实现学校教师队伍水平的整体提升,全面提升了学校教研水平。
绿色活动,个性启迪
举办“玩转科学放飞梦想”科技节,开展未来科技小报、动手发明家、科学游戏大闯关等活动,激发学生科学兴趣,培养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举办“未来之声,星光麦芒”英语节,开展个人风采展示、课本剧表演、英语小报等活动,通过多维度语言实践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热情……
在新民小学,老师们就像是魔法师,不断地为学生们创造出五彩缤纷的课程。
“我们要给予学生最广阔的发展平台,每名学生都是最好的个体,只有找到每一名学生的兴趣与天赋,才能让大家成为最优秀的自己。”翟建云说,绿色教育的核心是“三个尊重”,即尊重生命、尊重规律和尊重差异。绿色教育尊重、理解与关怀每一个生命个体,遵循生命成长规律、认知规律和教学规律,尊重每一个生命个体的差异,努力唤醒与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与发展潜能。
“韩雨泽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但遇到事情不够自信,通过参加各类活动,他变得开朗起来,而且非常自信,我打心底感到高兴。”韩雨泽的妈妈告诉记者,相比学习成绩,她更看重孩子开朗的性格和自信的生活态度。
自信、自尊、自强、自律,校园墙上这八个字,是新民小学培养学生的目标。
“绿色教育是开放的,是包容的,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认识自我的关键期,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更加理解孩子,给予他们更多的爱和选择,让学生在尝试中认识自我、挑战自我,点燃他们的自信。”翟建云表示,绿色教育是一种可持续的教育生态,所以,教师不仅要关注当下学生的发展,更应该将目光投向广阔未来。
在城区首届家长节中,新民小学被授予开拓实践奖;在2025年城区第二十五届学生艺术节艺术展演中,新民小学舞蹈《一年级,我不怕》荣获表演类特别奖,合唱《江南春》喜获表演类二等奖;在城区第四届“栋梁杯”足球赛中,新民小学足球队女队获得小学乙组冠军,男队获得小学乙组第五名;在城区第三十四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上,新民学子以86分的成绩,取得小学B组团体总分第一名⋯⋯一项项荣誉,展现出新民小学教育教学的勃勃生机,凸显出学生成长的灵动。
绿色实践,润泽生命
“我会经常来看它们有没有长大。”“我们班还种了红薯和西红柿呢。”在新民小学的“乐耕园”里,每天都有学生们忙碌的身影,在老师的带领下,二至五年级的学生轮流参与实践活动。在科学记录表上,学生们生动地记录着不同农作物发芽、生长、开花和结果的过程。
4月29日,新民小学“乐耕园”劳动教育基地举行开园仪式,各中队劳动实践小队长领取向日葵、青菜、玉米、黄瓜等种子,扛着责任牌,来到基地进行翻土、播种、浇水,埋下希望之种。
眼下正值丰收,走进“乐耕园”,映入眼帘的是排列整齐、充满绿意的小菜畦:黄瓜挂满枝头,南瓜个个饱满,玉米秆在微风中轻轻摇曳。这些生机勃勃的蔬果,都是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亲手翻土、播种、浇水、施肥,历经一个多月精心培育的成果。在亲身参与耕种的过程中,学生们兴趣盎然,有的学习到了种植技巧,有的则体会到了耕作的劳苦,更有的体会到了收获的喜悦。
“种植、养护,观察农作物,绘制科学笔记,记录植物生长的每个细节。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培养了观察力和科学素养,体验了从播种到收获的喜悦,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与生命脉动,更收获了植物生长带来的满满自豪感和成就感。”少先队辅导员候育苗说。
如今,树荫下的小菜地已经逐渐发展成师生们心中的一片乐土。翟建云表示,“乐耕园”劳动教育基地是学校落实劳动教育的创新举措,他们将以“乐耕园”为依托,常态化开展“种植+观察+记录”劳动课程,让学生们走出教室、亲近自然,在实践中学习、在劳动中成长,将热爱劳动、尊重自然的种子,深深“种”进每个学生的心田,让“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在充满生机的校园扎实生长、开花结果。(太行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