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山西省人民政府 | 晋城市人民政府
网站支持IPv6 繁體中文 无障碍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资讯 > 基层动态 > 部门动态

打造就医新格局 让群众好看病看好病

——城区实施“三五”模式全方位做好家门口医疗服务

发布时间:2025-09-25    信息来源:晋城市城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晋三妹

截至8月底,全区常住人口38.19万人签约“家庭医生”,签约率65.17%,重点人群签约率超85%。

创新“1+N+1”家医签约服务模式,重组219支家庭医生团队,推出10类免费服务包和15类付费服务包,提供“一对一”个性化健康管理。

8个社区卫生中心(卫生院)全部达到国家基本标准,其中7个达到国家推荐标准,基层首诊率提升至30.73%。……

近年来,城区创新实施五重构、五到家、五融合“三五”模式,构建覆盖全人群、全周期、全方位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服务能力提升、健康福祉普惠,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城区方案”。

五重构 构筑整合型服务新体系

“五重构”从医护上门、远程诊疗、家医签约、中医药服务、疾病监测预警五大维度入手,直击基层医疗卫生体系短板,通过体系化重塑实现服务能力跃升。

重构医护上门服务体系。在市二院“护士到家”基础上升级服务体系,构建“群众点单、三级联动”的医护上门服务模式。目前,已搭建好“1+8+N”便民服务平台,开发完成医护上门小程序,首批推出19项上门服务项目。7月份试运行以来共有265人在小程序上进行点单,实现“线上预约、线下服务”无缝衔接。

重构远程诊疗服务体系。深化“互联网+医疗”应用,构建覆盖市、区、乡、村四级的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形成“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结果互认”的新型诊疗模式。区医疗集团建成远程会诊、影像、心电、审方等中心,西上庄、钟家庄、南街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石店中心卫生院以及100个村卫生室(服务站)接入区医疗集团信息化平台,“2+4”医疗示范点与市医院、市二院实现信息化联通。基层机构通过平台实时上传影像数据、规范转运检验样本,由市医院、市二院专业医师在线完成诊断、出具报告并实时反馈结果,群众在“家门口”即可获得上级医院的精准诊断。

重构家医签约服务体系。深化“1+N+1”家医签约服务模式,重组219支专业化家庭医生团队,推出10类免费服务包与15类个性化付费服务包,建立“基层非急诊就医家庭医生前置协调”机制,强化医患长期契约关系,引导居民主动选择基层首诊。截至目前,签约率达65.17%,重点人群签约率超85%,基层就诊率(含市级医疗机构)提升至30.73%。

在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记者了解到家庭医生牛新莹前不久去患者李先生家回访,聊天过程中发现李先生的精神状态和脸色都不太好,立马询问哪里不舒服,李先生没在意觉得可能是感冒了,随便吃点药就好了。牛医生说:“我觉得不像感冒,强烈建议他在社区做个体检,结果真的发现心率异常,并及时将他送到市二院做进一步检查。”“家门口的医生真是太贴心了,我真的很感谢他们。”李先生感慨道。

重构中医药服务体系。以区中医院为龙头,组建中医医联体。实施“中医馆能力提升工程”,8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建成中医馆(2个五星、4个四星、2个3星),13%的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设立中医阁;依托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中心,举办“中医适宜技术”培训7场,培育基层中医药人才400人次,有效增强基层医务人员中医药服务能力,目前100%的基层医疗机构具备中医药服务能力,年提供中医药服务15万人次。

重构疾病监测预警体系。强化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全区2家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均独立设置公共卫生科,完成国家传染病智能监测预警前置软件部署,实现疫情风险早发现、早处置。创新构建疾控监督员“专职多对多+兼职驻点”派驻模式,配备专职监督员14名、兼职监督员53名,依托网格化监管与分级分类督导,开展日常监管193次,下达整改意见书869份,形成全域覆盖、精准防控的疾病监测预警网络。

五到家 塑造“家门口”就医新格局

“五到家”以“便捷化、零距离”为核心,通过专家、药品、服务的“上门”与“共享”,将优质医疗资源从“医院里”延伸到“家门口”,极大地解决群众“就医跑断腿”难题。

专家送诊到家。整合市、区两级优质医疗资源,推动专家资源深度下沉基层。市医院派驻专家团队到“2+4”医疗示范点定点支援,市二院14名高年资医师在基层开设固定专家门诊,35名骨干医师开展为期一年的“一对一”驻点帮扶,今年以来已接诊群众1489人。联动市医院、市二院、区中医院及基层医疗机构,共同实施“百场义诊下基层”项目,今年以来开展义诊130场,直接惠及群众9680人,群众在家门口即可享受“专家级”诊疗服务。

药品保障到家。全区7家基层机构实现与二级以上医院用药衔接,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用上“医院同款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慢性病用药专窗”,针对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慢性病,提供3个月长处方服务,减少患者往返购药次数;联合药店开通“送药上门”绿色通道,解决行动不便患者取药难题。

健康体检到家。针对农村及行动不便群体,推行“上门体检”模式,北石店、钟家庄、西上庄等镇(街道)组建流动体检团队,配备便携式心电图机、血压监测仪等设备,进村入户开展健康体检、慢病筛查服务,让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在家门口享受便捷体检服务。今年以来,完成老年人上门健康体检12898人次。

医养服务到家。聚焦失能、高龄、失智等特殊老年群体,通过基层医养结合试点示范项目与失能老年人健康服务行动,提供家庭病床、上门巡诊、康复护理等服务。2025年为407名失能老人建立个性化健康档案并完成上门服务500多人次,计划2027年实现全区失能老人巡诊服务全覆盖,让老年人安享“健康养老、医养结合”的居家生活。

健康教育到家。围绕疾病防控等主题,结合卫生健康宣传日(如高血压日、糖尿病日等),利用健康教育宣传栏、电子屏、微信公众号、美篇等线上线下平台,广泛普及健康科普知识。依托健康科普专家团队与基层健康教育骨干,常态化开展健康“六进”(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进农村)活动。今年以来,累计举办健康知识普及行动468场,发放科普资料52万册,覆盖群众近22万人次,群众健康素养水平持续提升。

五融合 织密全周期健康守护网

“五融合”跳出单一医疗维度,将医疗服务与托育、校园、企业、养老、体育深度绑定,实现了健康管理“全场景覆盖、全周期保障”。

打造医育融合新生态,护航儿童全周期健康成长。推进托育机构与医疗卫生机构签约服务,10家专职托育机构均与基层医疗机构、妇幼保健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提供生长发育监测、营养指导等服务,实现了“托育+健康管理”一体化,保障婴幼儿健康成长。

创新医校联动新机制,筑牢校园健康安全防线。医校融合聚焦青少年健康痛点,成效显著。制定《校园意外伤害院前处置医校合作实施方案》,在全市率先启动校园意外伤害处置协作工作。联合区教育局开展中小学生脊柱侧弯筛查、近视防控等,完成57所中小学校4.34万名青少年脊柱筛查工作,眼科医院完成17所学校1.46万名学生的筛查,有效预防青少年健康问题,保障校园安全。

探索医养融合新模式,提升老年群体高品质生活福祉。医养融合满足了老龄化社会的需求,城区积极探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日间照料中心、养老机构合作,全区16家养老机构均与基层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市二院开设了老年病科,并在老年病区和肿瘤区内增设了安宁疗护床位,区中医院与舒馨苑养老服务中心合作,拟在南翠小区设立中西医结合门诊部,打造集“预防—诊疗—康复—养老”于一体的社区嵌入式中医药健康服务中心,提供“社区嵌入式医养服务”,破解“看病难、养老难”双重民生问题。

搭建医企融合新平台,推动企业职业健康管理规范化升级。对用人单位实施差异化监管,按甲、乙、丙类风险等级设定不同监督频次与强度。完成21家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分类监督执法档案建立及风险综合评估工作。用人单位风险分级监管与职业卫生评估,既规范了企业用工环境,也保障了职工职业健康,同时,差异化监管有效提升执法效率。

绘就医体融合新格局,助力全民健康管理与慢性病防治。以体重管理年为契机,推动科学健身与医疗服务深度融合。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医疗机构配备体成分分析仪等设备,由康复医师为居民提供体质测评、慢性病运动干预、运动损伤康复等“一站式”服务。针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人群,创新推出“中医特色疗法+运动处方”综合干预方案,如针灸、中药茶饮结合有氧运动,帮助患者改善代谢指标、降低药物依赖。依托社会体育指导员,开展“八段锦进社区、进机关”,推动形成“运动促进健康”的全民行动自觉。

(太行日报)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主办:中共晋城市城区区委 晋城市城区人民政府 承办:晋城市城区融媒体中心  

网站标识码:1405020003  晋公网安备 14050002000308号 晋ICP备18005341号-1